中子辐照诱导的新型电池失效机制获揭示
2025/5/22 9:46:23 《最新论文》 作者:betway体育:科学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 字体大小:-│+ |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子科学-量子和能源材料团队研究揭示了中子辐照诱导的新型电池失效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化学会能源快报》(ACS Energy Letters)。
卫星发射、空间站建设等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不仅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边界,同时在灾害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等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已成为航空航天能源系统的核心组件。
然而,深空环境中的高能射线与航天器材料作用产生的次级中子辐照,会引发电池材料的原子位移损伤。高能中子可通过弹性/非弹性散射传递足够动量使原子脱离晶格位点,形成空位缺陷与自间隙原子。此外,入射中子还可诱发多级碰撞,产生级联损伤,导致电极材料晶体结构失稳,加速电化学性能失效,最终不利于航天器关键任务的实施。因此,揭示中子辐照下电极材料的多尺度损伤机制,对发展深空抗辐照电池技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锂离子电池中子辐照失效机制研究。研究表明,中子辐照可诱发钴酸锂正极材料产生微裂纹,并使晶体内部应力显著增加。同时,中子辐照还会诱发锂离子迁移,破坏材料原有的锂亚晶格结构。原位中子辐照实验表明,中子辐照可加速材料的层间滑移,且这种滑移现象随着锂离子脱/嵌程度的增加而加剧。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材料的辐照损伤程度取决于其单晶粒径,粒径越小,辐照损伤越小。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中子辐照诱导的新型电池失效机制,同时为开发面向极端工况的抗辐照正极材料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21/acsenergylett.5c00828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